惠水六月六有什么活动,惠水在哪里?

 admin   2024-05-09 00:11   6 人阅读  0 条评论

很多人都想知道关于惠水六月六有什么活动和惠水在哪里?的题,本文为你带来详细的解说。


本文目录

一、惠水在哪里?

惠水县隶属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。


惠水县位于贵州省中南部,北与贵阳接壤,西与安顺接壤。县境东西宽72公里,南北长68公里。总面积约2470平方公里。辖8个镇、17个乡,总人口40万,其中少数民族58人。惠水自五朝以来置南宁郡,宋代置“八番”,明代置成繁郡、定繁郡。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


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族、布依族、苗族、毛南族、壮族、彝族、水族、回族等民族,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开发,开发了惠水,把这里建成了著名的稻谷谷和柑橘果园。贵州.


扩展信息


历史沿革


惠水县人文历史悠久。五朝时,在今县城南7公里的卧龙岗置南宁府;宋代为“西南彝五姓七姓范”地区;元代设8个绥靖司,史称绥靖府。《八个粉丝》;明代先后设成繁郡、定繁郡,辖十六长官司;1914年设定繁县;1941年改称惠水县。


1949年11月24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惠水县,惠水宣告解放。从此,惠水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。1952年10月4日,惠水彝族苗族自治区成立,成为贵州省第一个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县。1954年6月27日更名为惠水布依族苗族自治区。


二、贵州惠水人的6月6日是什么节日?

洞朗桥歌谣节


洞朗桥歌会是贵州惠水布依族的传统节日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。届时,近万名来自邻村的布依族群众来到当地的洞朗河边唱歌、聚会。


三、布依族民歌的起源?

布依族自称“布依”、“布雅依”、“布中”、“布饶”、“布满”,这可能是古“辽”、“满”、“中甲”、“满”的起源”。“辽”、“辽”、“一辽”称号的由来。魏晋南北朝至唐代,布依族和壮族均被称为“黎辽”、“满辽”或“夷辽”。五朝以后,布依族被称为“中甲”,宋代壮族被称为“通”。“中”、“通”读音仍相同。【民族简介】布依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。现有布依族人口2545059人,其中贵州省超过200万人,占布依族人口的95%以上。主要居住在黔南、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贵州都匀、独山、平塘、镇宁等10个县。其余散居于云南、四川、广西等省区。布依族地区山清水秀,自然风光多姿多。著名的黄果树瀑布、贵阳花溪、安顺“龙宫”洞、盘江铁索桥等十几个旅游景点每年迎来数千名游客。除了旅游资源外,这里还有丰富的野生动物和矿产资源。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族,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。布依文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,但并未得到广泛推广。如今,更多的汉字被普遍使用。布依族以农业为主,种植水稻历史悠久。素有“稻米之国”之称。红水河流域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之一。【民族历史】布依族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土著居民。早在石器时代,他们就已经在这里工作和生活。布依族与古代“辽”、“百越”、“白蒲”有血缘关系。唐代历史上称“西南夷”,宋元以后称“番”、“中甲夷”,明清时称“中满夷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统称为布依族。布依族与壮族同源,是古代百越族的一个分支。如今,布依族仍保留着古越人的一些风俗习惯,如住吊脚楼、敲铜鼓等。也有人认为,西汉夜郎国与今天的布依族有关。有的布依族自称“布依”、“布越”,有的布依族自称“布依”、“布满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根据本民族的通用自称名称,以“布依”作为民族名称。自宋代以来,布依族历代都进行过农民起义,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。在近代史上,他们也曾与外国教会、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派进行过斗争。他们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民族。【民族饮食】主食以大米为主。民间喜欢用一种特殊的炊具“甑子”将米饭蒸成米饭。布依族普遍喜欢吃糯米,常将其作为改善生活或调整口味的主食。凉菜、“苔冻肉”、“豌豆凉粉”等是布依族最喜爱的食物。酸菜和酸汤几乎是每顿饭都必不可少的,尤其是女性。还有血豆腐、香肠以及干鲜竹笋和各种昆虫制成的风味菜肴。布依族大多擅长制作酱菜、腊肉、豆豉等。民间独特的酱菜“盐酸”驰名中外。荤菜中,以狗肉、狗灌肠、牛肉汤锅为顶级菜肴。布依族杀猪时习惯先在血盆里放些盐,然后与猪血一起搅拌。凝固后,在水中加入葱花、佐料、肉末熬汤,与猪血同煮,称为“活血”。招待客人的菜肴。贵州布依族在参加婚丧嫁娶时喜欢用黄牛做饭。酒在布依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。每年秋收后,家家户户都会酿制大量米酒,储存起来以供全年饮用。布依族喜欢用酒招待客人。无论客人喝多少,只要客人到来,先上酒,称为“迎宾酒”。饮酒时,以碗代杯,并遵循歌的规则。布依族有许多传统小吃,特别是生活在云南的布依族,擅长制作米粉、饵块、豌豆粉、米凉糕等。布依族慷慨好客,其特点是逢年过节时,每年2月3日或3月13日枫叶节,不少布依族人用枫香叶等各种植物色素,将糯米染成五颜六色,制成花糯米招待客人。并分发给亲朋好友。


【民族建筑】依山傍水的石板房。布依族民居的显着特点是依山傍水而聚居。民居多为吊脚楼或半层石板房。贵州镇宁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材,也有厚度基本均匀、可层层剥落的大而平坦的石板。这种片状石头来自沉积页岩。当地布依族因地制宜,就地取材,建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石板房。石屋是用石条或块石砌成的墙,墙高可达五六米。它们的屋顶是石板,铺成整齐的菱形或用材料覆盖。石屋不仅防风雨,而且古朴美观。屋顶上放轻松,平静地生活,没有压抑。总之,除了檀香椽子是木头做的以外,其余都是石头做的。就连家里日常使用的桌、凳、灶、碗、磨、磨、槽、罐、盆等,都是石头做的。一切都是简单而诚实的。这种房子冬暖夏凉,防潮防火,但采光较差。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县城所在的城关镇,房屋多为石头砌成,三四层石楼数十座。由于石材呈浅灰白色,经过加工后变得更加晶莹剔透,白天看镇宁,银光闪闪;白天看镇宁,银光闪闪。月夜看镇宁,霜雪覆盖。正因如此,古有“银镇宁”、流行文化中“银镇宁”的美誉。这座小镇的石砌建筑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,堪称凝固的音乐和不朽的史诗。布依族非常注重建造房屋。首先,你需要请阴阳师看一下“风水”,选择一个靠近山水的地方作为宅基地。既要背靠青山,又要面朝青峰。最好的背景是“卧狮镇守”、“青龙围护”、“君子山”等山峰;山则选择“二龙抢宝”、“双龙戏珠”、“万马归槽”、“守行高照”等形式。好在布依族地区多为石灰岩山地,这样的绿色建房子时,要选一个吉日,请木匠在吉日搭房子的框架。屋架立好后,岳父一家送来大梁,大梁上系着红绸,还有乐队和舞狮队放鞭炮伴奏。奠基、唱歌、跳舞、举行宴会,最后将祖宗牌位和灶王爷搬到新家,整个建新房的过程充满了布依族欢乐互助的气氛。【文化艺术】布依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。传统舞蹈有“铜鼓舞”、“编织舞”、“狮子舞”、“糖包舞”等。传统乐器有唢呐、月琴、洞箫、木叶、笛子等。土戏、灯戏有布依族最喜爱的戏曲。农民自己编织的布依土布早已闻名。近年来,专业生产布依锦、蜡染布、民族工艺服装的企业相继成立,产品远销东南亚、日本、欧美等地。蜡染技术布依族的蜡染早已闻名。早在宋代,就有贵州惠水特产蜡染布的记载。清代史书中提到的“青花布”就是蜡染布。布依族女孩十二、十三岁就开始向母亲学习蜡染技艺。先将蜂蜡加热融化成蜡汁,然后用三角铜蜡刀浸入蜡汁中,在自织白布上仔细地画出各种美丽生动的图案,然后放入靛缸中将其染成蓝色或浅色。最后将布放入锅中煮去蜂蜡,捞出,在河中反复洗涤,干燥,成为独特的蜡染工艺品。制作出来的蜡染布图案丰富古朴,绘画生动大胆,还有独特的龟纹,具有机器无法替代的艺术效果。不同地区的蜡染艺术有不同的风格有的喜欢用花、鸟、虫、鱼作为蜡染图案,构图大胆,形象生动;有的喜欢用花、鸟、虫、鱼作为蜡染图案,构图大胆,形象生动;有的喜欢用花、鸟、虫、鱼等作为蜡染图案,构图大胆,形象生动;有的喜欢用花鸟虫鱼作为蜡染图案,构图大胆,形象生动。有的结构严谨,线条细腻。有些是以龙爪花为基础的。配以土生花,色粗犷、明亮……蜡染艺术不仅美化了人们的生活,也丰富了中外妇女的服饰。近20年来,贵州建起了一些蜡染工厂,专门的美术设计师创作、绘制了新的图案。各种人物、动物的形象更加丰富,色也趋于多样化。蜡染布多用于妇女的头巾、裙子、围裙、被套、门帘、窗帘等。


有的工艺水平很高,图案非常新颖、精美。它们还用作艺术壁挂来装饰客厅、酒店和餐厅。布依族妇女还在蜡染服饰上添加刺绣,使之更加迷人。布依族的传统民间工艺除蜡染外,还有扎染、织锦、刺绣、木雕、石雕、竹编等。【民族婚俗】布依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。严禁同宗、同姓的人之间通婚。“表兄妹联姻”、兄弟姐妹之间转让房屋的习俗也保留了下来。青年男女可以在婚前自由恋爱。世界各地的未婚青年男女喜欢利用每年的节日、集市和集体聚会的机会,自由地组合三五到七八个人,说说笑笑,倾诉或抒发彼此的感情。当一个男人爱上一个女孩时,按照传统,他必须找到第三者陪伴。有时,他的嫂子会介绍他。如果女方有此意向,可以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单独见面,进一步唱山歌,抒发自己的感情,直至双方互赠信物,表明两人已发誓终生相伴。订婚时,男方父母请媒人到女方家送酒、肉、耙子等礼物。如果对方同意,第二媒人就会用男女双方的“八字”作为彼此的“验证”。只要“八字”相符,就可以选定结婚日期。这方面聘礼的数额尤其讲究“六”或“双”的数量。据说“六”与“禄”谐音,寓意婚后双方发财,皆有福气。结婚时,新郎不迎新娘,只邀请几位自己喜欢的青年男女来迎接新娘。新娘多撑伞步行前往新郎家,也有骑马或坐花轿的。新婚夫妇在婚礼当天住在不同的房间,第二天就回到父母家。聚居区布依族至今仍保持着“不出夫家”、“坐家”的习俗。有的想要两个

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hbshuangniu.com/post/64202.html
版权声明:本文为原创文章,版权归 admin 所有,欢迎分享本文,转载请保留出处!

评论已关闭!